虚拟资产交易引爆市场,热度从港股蔓延至A股。
在沪深两市互动平台上,稳定币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7月2日,天融信称公司在稳定币方面已有区块链、零信任、隐私计算、商用密码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同一天,卓创资讯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尚未参与稳定币相关项目。此前,天风证券表示子公司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而新国都则称公司暂未开展与稳定币相关的业务。
当下,上市公司对于相关业务进展的披露与不实信息的澄清,仍在引发广泛关注。
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开闸、效率激增与战略占位,共同驱动市场对稳定币业务的看好。特别是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的香港《稳定币条例》,是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正式落地。
“稳定币业务目前处于从政策落地走向场景试点的关键阶段。”华夏基金 (香港)行政总裁甘添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Web3生态系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推动本地生态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艾德金融研究部联席董事陈刚持有相同看法,他认为,随着条例的生效,香港将拥有全球领先的稳定币监管框架,为市场奠定坚实的合规与信任基础,极大地提升其公信力。
德恒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合伙人赵志东和律师助理张梓煜认为,《稳定币条例》的快速通过和实施,展现了香港在数字货币监管领域的国际竞争意识。这一监管框架的建立,为全球法币稳定币发展树立了新标准,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虚拟资产枢纽的战略地位。
稳定币市场热度持续飙升。
通俗意义上来讲,稳定币是将现实世界美元等法定货币与虚拟资产世界数字货币连接起来,可以认为是“数字货币的现金”。
按照香港《稳定币条例》,稳定币则是以计算单位或经济价值的储存形式表述的加密货币,并满足四方面条件,一是作为公众接受的交易媒介,用于支付、偿债或投资;二是可通过电子方式转移、储存或买卖;三是采用分布式分类账或类似技术;四是币值挂钩单一资产或一篮子资产。
事实上,早在2014年,首个稳定币已被推出,是由Tether公司推出的泰达币(USDT),1USDT锚定1美元,即每发行1枚USDT,Tether公司都会在银行账户中存入1美元的储备金作为支撑,目前,USDT已发展为加密货币交易、跨境支付等领域的基础工具。
此后伴随着质疑,稳定币市场逐步增长,截至2025年6月4日,稳定币发行规模超2500亿美元,市场呈现是两巨头,USDT规模超1500亿美元,USDC规模超600亿美元,其余百花齐放的格局,累计有250多种稳定币。
同月,稳定币第一股上市点燃了市场热情,也让稳定币进入大众视野。
6月5日,“稳定币第一股”CRCL在美国IPO首日收涨近170%,报83.23美元,远高于此前给出的IPO发行价每股31美元,此后,股价暴涨,7月1日收盘股价已达到192美元。据了解,Circle是全球第二大稳定币USDC稳定币发行商。
国信证券研究所认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稳定币,离不开用户方、生态方、发行方的共同努力。
其中,发行方承担了稳定币发行、储备资产、为用户提供币值稳定的承诺与行动机制。生态方包括交易所、银行、接受稳定币交易提供实物资产的商户等,交易所与商户是流量的入口,是交易场景落地的平台,银行托管储备资产并提供信任背书。用户方的活跃度是整个生态的基石。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加速建立稳定币监管框架之际,香港成为了全球首个为法币挂钩稳定币建立专门监管制度的国际金融中心。
今年5月21日,香港特区政府于2024年底提交的《稳定币条例草案》经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意味着香港将率先落实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完善对相关虚拟资产活动的监管框架。
此后,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其中提到稳定币发行人发牌机制将于8月1日实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稳定币的创设和发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起点。发行公司需要获得香港金管局颁发的稳定币发行牌照,并严格遵守《稳定币条例》中关于储备管理、赎回保障、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等各项核心责任。
香港稳定币的加速发展得益于其清晰的监管框架。
“从技术和试点进度来看,稳定币已从概念验证进入实操阶段,香港金管局已启动稳定币沙盒测试,多家机构,包括我们也参与其中,正在探索支付+申赎+资产管理的一体化应用。”甘添称,目前稳定币业务正处于“基础规则已定、应用场景待爆发”的临界点。接下来,谁能率先打通“合规+落地+连接资产”的闭环,就有机会成为市场领导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了解到,作为《稳定币条例》实施的配套机制,香港金管局于2024年3月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旨在为拟发行稳定币的机构提供受控测试环境,允许其在监管豁免下验证业务模型和技术系统。
同年7月,首批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名单公布,包括5家机构,其中区块链科技公司两家,即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币链科技(香港)、圆币创新科技,另外三家渣打银行(香港)、安拟集团、香港电讯(HKT)选择联合申请。
蚂蚁国际表示,计划在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后尽快提交申请,正在全球财资管理方面加速投资、拓展合作。
“初期阶段仅会批复个位数的发行牌照,发行人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国信证券研究所认为,即使前期进入“沙盒”的机构也并不意味着必然会获得牌照。
以稳定币为重要抓手,香港正以前瞻性的姿态,积极打造全球虚拟资产中心。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特区政府及监管机构对数字加密资产一直保持密切关注。早在2022年,香港就发布了《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香港金管局也于2022年发布加密资产和稳定币讨论文件,邀请业界和公众就有关的监管模式提出意见。最终今年5月21日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并于5月30日在宪报刊登,正式成为法例,这也意味着,香港对虚拟资产的监管迈上新的台阶。
实际上,今年以来,稳定币相关监管动态不断。5月27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发布针对稳定币发行、加密资产托管及相关企业财务稳健性的监管提案,为加密行业建立更明确的监管路径。6月1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对《GENIUS稳定币法案》修正案的程序性动议,该法案要求稳定币以美元或等值高流动性资产全额储备,并对市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发行方进行年度审计。
欧盟虽早于香港通过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但其稳定币规则将于2025年6月才全面生效,香港在专门稳定币立法速度上实现反超。
“香港《稳定币条例》通过构建兼顾创新与风险的监管框架,为全球法币稳定币发展树立了新标准,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虚拟资产枢纽的战略地位。”赵志东表示,《稳定币条例》的生效具有吸引全球金融科技企业在港布局,推动虚拟资产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6月26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聚焦于提升市场效率与满足高流动性等核心需求。
艾德金融研究部联席董事陈刚认为,《政策宣言2.0》的发布,将给香港数字资产市场带来清晰、明确的定位和方向,下一阶段发展聚焦提升数字资产交易流动性、推动更多元化的数字资产产品供应,强化香港作为全球数字资产中心的地位,显示了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将香港打造成数字资产领域的全球创新中心的决心。
“此次发布的政策宣言2.0展现出香港更深层次的发展愿景。”甘添指出,这套循序渐进、系统完备的发展策略,将有力提升市场运行质量,促进业务创新与市场参与,并为从业机构提供更明确的发展指引。
在他看来,Web 3.0技术正推动金融资产全面代币化,而稳定币凭借高效、低成本的跨境支付优势,已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渗透,交易规模甚至超越部分主权货币体系。香港通过央行数字货币(CBDC)、数码港元和稳定币沙盒三大实验,构建了“代币化货币+资产”的金融新生态。监管框架的完善进一步加速主流金融机构入场,而地缘政治与新兴市场需求则凸显稳定币的替代潜力。
他进一步预测,未来全球货币体系或向少数主流稳定币收敛,但这一进程需依托强大的金融市场与贸易场景。香港的实践不仅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路径,更可能重塑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